德國有哪些著名公司?

舉幾個不太被提起的例子吧!

毛瑟(Mauser)

著名的槍械生產商,槍械史上十分經典的步槍、同時也是德軍步兵一戰和二戰的製式步槍的毛瑟98係列的設計和生產商。作為槍械生產者,二戰中當然在全力生產槍支了!二戰之後軍械工廠被拆除,在被占領區的研發機構裏”查獲“的研發文檔、關鍵生產設備和槍械組件被美軍轉移至巴黎,公司在幾年之後也被嚴格禁止參與軍備生產(1946年間被指派給英軍生產了一些槍支)。之後一直作為民用獵槍生產企業。90年代並入萊茵金屬集團公司,繼續作為以”毛瑟“冠名的子公司經營狩獵武器;2004年正式並入新成立的萊茵金屬武器公司,”毛瑟“作為公司名稱不再出現,但作為品牌名稱被繼續使用。

猛獅(MAN)

猛獅是全球領先的工程集團公司,業務領域集中在商用客車,卡車,柴油發動機,渦輪機等多個工程領域。二戰時期作亦是十分重要的軍工生產商,除了軍用車輛的生產外,也生產潛艇、坦克等使用的柴油發動機,以及坦克底盤等等。二戰裏最有名的事跡應該算和戴姆勒競爭5號坦克的設計了吧!最終猛獅的設計方案被采納,於是二戰中極為經典的豹式坦克就得以誕生了。戰後的猛獅損失慘重,海外經營幾乎完全損失掉了,除了被盟軍清算外,亦被強製拆分,並限製了經營範圍。猛獅集團目前隸屬於大眾集團(86.87%的持股率),在民用客車和重型卡車領域與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有合作關係。

克虜伯(Krupp)

曾幾何時著名的軍火商,二戰時期德軍火炮的主要設計和生產供應商,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風口浪尖。二戰德軍多數火炮,包括坦克及其他裝甲車輛的主火炮,都出自克虜伯。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Flak 88以及史詩級的古斯塔夫/朵拉重炮。這樣的軍火商二戰之後當然被清算得很慘!戰後的克虜伯隻能繼續在民用機械領域繼續經營,並在1999年和蒂森集團合並為蒂森克虜伯公司。蒂森克虜伯目前依然是眾多機電領域的領先者,其電梯產品在全球範圍內便是赫赫有名的。

卡爾·蔡司(Carl Zeiss)

真是不要太有名的光學儀器生產商。蔡司在二戰中生產眾多軍用光學產品(比如望遠鏡、測距儀),為很多軍械提供光學組件(比如狙擊槍的目鏡,裝甲車輛、轟炸機的光學瞄準器等等)。其頂級的光學設計和獨家鍍膜技術都是作為軍事機密進行保護的。戰後的境遇就非常戲劇化了:蔡司所在的耶拿和德累斯頓根盟軍議定的區劃分被歸為蘇軍管轄區(亦即後來的東德),但在區劃正式生效的前不久,巴頓指揮第三軍團以”協助“之名火速進入耶拿和德累斯頓,將蔡司的上百位頂級科學家及工程師、關鍵性生產設備及很多生產光學玻璃需要的稀有原料連夜搬到了西德境內。不少被搬走的科學家及工程師後來被送至美國,剩下的人則以搬來的設備和原料,日後在西德成立了現在的卡爾·蔡司公司。等到蘇聯人接手蔡司老廠區的時候也是懵了,不過懵過之後一點也沒客氣,在剩下的人、設備和材料中再次挑選了一批,統一運回了蘇聯。蔡司老廠在經曆了兩次被搬家之後,剩餘的老人還是靠著最後的家底,在東德成立了卡爾蔡司耶拿人民企業(圈內叫東蔡)。兩德統一之後,東蔡完全並入西蔡,成為現在的卡爾·蔡司。

法本工業集團(I. G. Farben)

法本曾經是全歐洲最大的化學及藥品企業,於1925年由德國6家化工企業合並而成。二戰時期的法本自然成為德國軍工中化工及藥品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從現在的眼光看,法本在整個納粹時期的作為和成就可以說在功和過兩方麵都很突出。一方麵,法本的科學家發現了第一代的抗生素,在人類醫學史上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另外也因為多項合成產品對化工領域作出了基礎性的貢獻,並且還因為合成聚氨酯獲得了1937的諾貝爾化學獎;但另一方麵,法本確實經手了諸如沙林、齊克隆等化學毒氣的合成(最初目的是殺蟲劑)、製造,也因為親納粹造成了以上毒氣的濫用(奧斯威辛的博物館裏裝齊克隆的廢棄金屬罐頭堆積成了一個小山,上麵赫然和能看見法本的標識)。戰後的法本被強製清盤解散了,拆分為11家企業,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膠卷商愛克發(Agfa)和阿司匹林的發明者拜爾藥廠。清盤由1952年開始,直到2012年才正式清盤結束,法本集團的體量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