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款式介紹?

2024-11-05 牛仔褲

文胸的分類

1、按照文胸的罩杯分類:

A、1/2杯文胸:整個文胸呈半球狀,特點是杯的前伏與下腳為平行線,在設計製作中95%以上的多為可拆帶式,由於穩定性較差,提升效果不強,適合胸部較小的人穿著,於露背、吊帶等搭配效果最佳。

B、 3/4杯文胸:它是文胸設計中居中效果最好的款式,不完全包裹胸部,1/4露在外,呈現乳溝,性感迷人。特點是開骨線呈V型,內插棉倒立或是斜放,受力點在肩帶上。任何體型均可,並適合瘩配套裝、西服等。

C、全罩杯文胸:整體呈球狀,可將乳房全部包容於罩杯,適合豐滿及日肉質柔軟、胸部下墜外闊的女性穿戴,具有很強的支撐和提升效果。一般全罩杯文胸設計都有C、D、E等大杯罩款。適合搭配運動、休閑裝等。2、按照外型款式設計罩杯分類:

A、無縫文胸:緊身無痕設計,適合搭配緊身衣褲

B、 魔術文胸:在罩杯內側加入水袋、棉墊等有效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胸部發育

C、前扣文胸:勾圈安置與雞心位,便於穿著,也具有集中效果

D、長束型文胸:是標準文胸的一種,可以調節腹部、腰部贅肉,表現曲線,用來搭配晚禮服

E、 休閑型文胸:多采用棉料,搭配日常服飾和家居休閑

F、特殊功能型:哺乳型文胸一般在胸罩的前方開一小口,專喂寶寶

怎麼量胸圍的尺寸

首先你要量出自己的胸圍和下胸圍(75A中的75就是指下胸圍),乳房下垂者應把乳房推高至正常位置測量,下胸圍的可用標號有:70、75、80、85、90、95、100、105cm。

第二步:確定胸罩的罩杯

AA、A、B、C、D、E、F是指罩杯大小,胸圍減去下胸圍就是罩杯大小,如果你胸圍減下胸圍之差是10cm那麼你應用A罩(祥見下表)。

罩杯尺寸胸圍與下胸圍之差

AA 7.5cm

A 10cm

B 12.5cm

C 15cm

D 17.5cm

E 20cm

F 22.5cm

例:你的胸圍量得為92cm,你的下胸圍量得為80cm,兩數相減得12cm,那就用B杯,您應該戴的胸罩為80B的。

內衣的發展史

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時候的內衣是由薄的亞麻布所製,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

早在我國上古時期,就已織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時內衣卻與外衣無甚區別,隻是原始的遮體、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達到了24根/厘米,隨著X祖的絲織技術的傳播,內衣日漸區別於外衣的功能,稱之為抹胸及裹肚等。從《簪花仕女圖》中的薄紗低胸繡花衫,我們看到了唐代女子的“褻衣”;而《西廂記》中的宋代女子,則抹胸在內裹肚,一根幼帶圍頸,一塊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風情,萬種嫵媚。但中國畢竟還是保守的民族,直至清朝末期隨著洋紗洋布進入中國,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繹在中國女子的身型之上。

內衣又被譯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 )、背心式襯裙(Camisole) 、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

在16世紀,還有鐵、木頭製的緊身胸衣,當時的女子可謂體無完膚。直到十字軍東征,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16世紀末期,開始使用鯨髦、鋼絲、藤條等來製作緊身衣。

在16世紀30年代,當時的時裝就是吊襪帶、緊身衣與裙撐,可見西方人對內衣的重視。對其功能的理解也不僅為遮體保暖,而更多的用意是塑造身體曲線。內衣也設計得極為複雜,穿一件內衣,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到了帝政時期(1804-1825),緊身胸衣已變得簡化。

胸圍、腰圍、臀圍

曲線美是衡量女性形體美的重要標誌,而女性“三圍”(胸圍、腰圍、臀圍)又是構成曲線美的核心因素。那麼,怎樣衡量女性的“三圍”是否標準呢?我國的健美專家根據國人的體質體型,結合健身運動對人體形態和體質的影響等因素,研究歸納出計算女性標準三圍的方法:胸圍=身高(厘米)×0.535,腰圍=身高(厘米) ×0.365,臀圍=身高(厘米)×0.565。

實際計算得出的指數與標準指數±3厘米均屬標準。小於5厘米,說明過於苗條(偏瘦);大於5厘米,說明過於豐滿(偏胖)。但職業女模特的三圍標準與此不同,由於職業需要,她們的三圍標準與正常標準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女性三圍的比例是:胸圍約等於臀圍,腰圍比胸圍或臀圍約小23厘米。通過測量計算,如果發現哪個圍度與標準數據有差距,則可以通過健美運動來彌補矯正。因為針對性的健美運動能加強“三圍”的協調發展,防止比例失調。此外,健美鍛煉還能使身體各部位肌肉與脂肪分布均勻,有利於整個體格的健美。

測量三圍的方法:

胸圍:胸圍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與乳房的發育情況,是身體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前麵放在乳頭上緣,皮尺後麵置於肩胛骨下角處。先測安靜時的胸圍,再測深吸氣時的胸圍,最後測深呼氣時的胸圍。深吸氣與深呼氣時的胸圍差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為6~8厘米,經常參加鍛煉者的呼吸差可達10厘米以上。測量未成年女性胸圍時,應將皮尺水平放在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乳峰上。測量時注意提醒被測者不要聳肩,呼氣時不要彎腰。

腰圍:腰的圍度反映腰腹部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平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麵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準確性,測量“三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麵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鬆,力求仔細、準確

胸罩這玩意是遲到1920年代才由法國人發明的,它的濫觴是緊身衣(corset),

在十八世紀時就已出現,當時婦女穿它以保持體態。但因corset非常不舒服,逐漸演變成

分上下兩件(束胸及束腹),再經過巴黎設計師們的巧藝,式樣愈來愈簡單,終眼變成今

日的胸罩和束褲。不過胸罩驚人的款式變化是近一、二十年才有的。胸罩的英文是

brassiere ,口頭多簡稱為bra ,此自毫無疑問來自法文。

典型的胸罩應為後開,且後開對女性健康較好,因前開的固扣會頂住鎖骨,會感到胸

口悶悶的。胸罩的重心是她的兩個罩杯,按蓋住乳房麵積的大小可分為全、四分之三、二

分之一三種 ,依尺寸則分為AA杯、A杯、B、C、....一直到F甚至G杯。先來講解

這些定義。

全杯:罩杯幾可蓋住整個乳房者。罩杯成水滴型或房屋型,麵積大。為最基本之

罩杯形式。參考圖示:調整型內衣廣告。

四分之三杯:罩杯蓋住四分之三個乳房,露出左乳右上邊及右乳左上邊。罩杯呈斜線簡

裁,靠乳溝一麵的剪裁呈45度,且較長,肩帶另一邊的剪裁長度較短,兩

邊幾近垂直,故又稱L型剪裁。可提高乳房,製造乳溝。參考圖示:〃神

奇〃胸罩。

二分之一杯:罩杯蓋住二分之一個乳房(下半部)。罩杯上緣成弧形(如把括號轉九十

度)。可為無肩帶胸罩。

此三種罩杯中,二分之一杯的一定要有鋼絲,否則支撐力不夠。全杯、四三杯則可

有可無,因為此兩種一定有肩帶支撐。

罩杯的尺寸則由其深度決定。乳房最高點的乳圍(三圍之一)減去乳

房下圍一圈的長度,7.5cm者為AA杯,10cm 者為 A杯,12.5cm者為 B杯,以後每加2.5cm,

就多一種尺寸。兩種罩杯間的尺寸則以夠長的背扣來解決。

穿胸罩的方法是,把手穿進肩帶和背帶之間的空隙,將上半身傾斜45度,讓乳房藉地

球引力盡量容入罩杯中,然後挺直,調整肩帶長度(頗類似成功嶺上調槍帶長度),整理

所有的帶子(不要有翻轉的),扣上固扣,再檢查一次,把餘肉盡量收進罩杯裏,最後把

手上下晃動,如果胸罩位置固定,就OK了。解開的方法則是,把固扣鬆了,分別將雙手

由肩帶、背帶(前扣式則為罩杯)之間的縫隙伸出來,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