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畫派? 西域麵積?

2024-11-18 服裝品牌

一、西域畫派?

徐庶之在自己40多年的山水畫造詣上,創立起一個西域風情新畫派,他是開創者和這一畫派的中流砥柱。他眾多的創作作品使畫壇上展現出西域風情的新麵貌。

他的畫風古拙而樸茂清新,構圖自然、氣勢天成,充滿生活意味,把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產勞動與地區特有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不同於傳統山水畫的新的格局。

二、西域麵積?

“西域”是自漢朝開始,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始見於《漢書·西域傳》。現在關於“西域”的範圍有兩種解釋:狹義專指蔥嶺以東(至陽關、玉門關之間)的區域,廣義則指凡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等)。

這裏以狹義的西域為例:漢朝於公元前60年設西域都護府。其範圍北至阿爾泰山,東到玉門,西至蔥嶺,南達塔裏木盆地南緣(昆侖山),總麵積約202.3萬平方公裏。

三、西域地名?

西域的地名有:樓蘭,龜茲,條支。

四、西域別稱?

漠北 關西

漢以後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始見於《漢書·西域傳》。有二義:狹義專指蔥嶺以東而言,廣義則凡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在內。

漢武帝派張騫初通西域,漢宣帝始置西域都護。唐在西域置安西、北庭二都護。以後各代,中原與狹義西域也均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任何一個王朝都把西域視為故土,行使著對該地區的管轄權。自19世紀末以來,“西域”一名漸廢棄不用。

五、西域都城?

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好統一後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台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沒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這就是《漢書.鄭吉傳》中所稱的“漢之號令班西域矣!”西域從比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漢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有著重要意義。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脫了匈奴的殘酷統治,轉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係。西域都護府使被匈奴切斷了的“絲綢之路”得以恢複發展,暢通無阻,各國人民在這條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誼的種子。西域很多植物和駱駝、驢、馬優良品種傳入中原,內地的絲綢織品和鐵器等工藝品、生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東西方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末有的程度,大大豐富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漢西域都護府這種管轄方式,也為中國後世王朝開創了先例。

西域都護府的沒立,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地區和西域廣大地區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六、西域口號?

西域美農口號“精選、低價、健康、簡約”

七、西域古國?

高昌國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南。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在吐魯番盆地中,曾先後出現四個漢族獨立王國,先後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貞觀十四年(640年),高昌國為唐所滅,置高昌縣,後設安西都護府統之,安史之亂時高昌被回鶻侵占。

高昌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地處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線,為東西交通往來的要衝,亦為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之一。

八、西域詩詞?

1.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

猛將收西域,長戟破林胡。

3.

西域傳中說,靈台屬雍州。

4.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5.

瞿曇起西域,老氏奮中州。

6.

西域兜羅被,南番篤耨香。

7.

關吏雖通西域貢,王師猶護北平秋。

8.

往時草檄喻西域,颯颯聲動中書堂。

9.

釋此出西域,登高且遊觀。

10.

、雲昔義靖師,萬裏窮西域。

九、西域曆史?

西域特指漢、唐兩代中國政府安排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於歐亞大陸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域國家主要分布在塔裏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以北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利用從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綠洲上生活,此外塔裏木河與羅布泊是西域地區的主要農業、生活水源。

同時西域地區由於地理上的因素,國家的興衰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自11世紀以來東亞全境氣候逐漸變冷,當地氣候也受到強大影響,經過該地的商貿往來更樂意通過南方絲綢之路來進行,令西域貿易逐漸減少,各國也因此衰落。

根據考證,公元前17世紀西域地區已出現基本的國家形態,並大夏(今阿富汗)一帶的商人進行青金石貿易。此外,於闐(tiān,陽聲)國(今中國新疆和田縣附近)出產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墳塋中所發掘,說明當地在前13世紀就已經有人定居。

張騫出使西域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西域地區開始逐漸繁榮,西域各國利用地處東西方交往要道的地裏優勢逐漸發展,在西漢管轄下各國的經濟文化得到極大發展。[1]西域一帶在可考曆史中於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並開始獨立發展。

《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在張騫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至漢代,行政機構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範圍則已不隻36國,《漢書·西域傳》亦記載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為50餘國。東漢末年,西域各國相互之間不斷兼並,至晉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車師等幾個大國並起的局麵。

南北朝時期,西域局勢再度變化,新興的高昌國相繼擊敗西域諸個國家,建立了一個地跨新疆大部的強國,除少數國家外西域諸國國土西遷,為中亞地區帶來了繁榮的文。化

十、什麼西域?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日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日:‘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旂兮,遇 蓐收乎西皇。”薑亮夫 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 即西皇。”宋歐陽修範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漢以來成為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