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營銷成功案例?

2024-10-27 服裝品牌

元気森林有多優秀?有三則信息:2019年天貓618,元気森林共賣出 226 萬瓶飲料,拿下了水飲品類的TOP1;2019年雙十一,元氣森林在全網銷量中排名第二,打敗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創立僅4年,據報道元気森林估值已達40億元。

拋開數據不談,在普通人眼裏,它也是稱霸了711等連鎖便利店品牌,並在小紅書上瘋狂刷屏的飲料黑馬。不過這確實不是一個“好”的自媒體選題,因為此前已經被多番報道過了,但元気森林的成功,似乎有一些在傳統的營銷視角之外的東西。

什麼是傳統的營銷視角?該視角通常是強於總結弱於歸因的,我可以給您來一段:

因為元気森林最鮮明的標簽是( ),匹配( )生活方式,符合( )審美,定位於( )後中的潮人/女性/白領,對產品的 口味/原料/包裝 進行了創新升級,所以他們成功了。

在上述的括號分別填入該品牌的slogan,以及人群名字比如“年輕人”、“00後”即可。

當然這說不上錯,可他們為何會做出這些決策,決策的依據從何而來?執行的過程中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元気森林號稱“互聯網企業”的原因與底氣是什麼?

本文將從其創始人的背景說起,並試圖闡明:

元気森林如何識別市場風向,並搭上行業發展快車?

元気森林如何規劃產品設計,精確打動目標用戶?

有哪些MarTech工具,可以助力決策和產品的數字化?

01 神秘的創始人

很少有人去關心和報道這件事情,但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6年4月的元気森林注冊資本僅為100萬,主要投資人亦是控股股東是唐彬森。

唐彬森何許人也?圈外人可能不清楚,此人是互聯網的一介傳奇。

在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大學創業的唐彬森帶領著團隊做互聯網心理測試產品,一度居於該領域的第一名,然而營收平平。在某次演講中他提到這段經曆,引用了貝葉斯概率統計理論做出了注解:

“你再牛逼,你做的行業不好,你基數概率不行,你就是傻逼,牢牢記住。”(當年的原話很直接,就不打碼了)

“我們在一個大趨勢下,隻能順著趨勢走,誰都不可能改變這個趨勢。你們要思考一件事,是形勢比人強,還是人比形勢強?什麼叫形勢?這個行業到底好不好?如果說這個行業之前沒人掙到錢,或者最牛逼公司也就是掙很少錢,你說我冒出來了,我能改造這個行業,我能讓這個行業有十倍收入?你覺得可能嗎?這是真正的錯誤,認為我們出現能把這個行業改造一下,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