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表現與建築設計有什麼區別?

雖然問題裏“建築設計表現”首先被提到,然後才是“建築設計”,但回答最好先從“建築設計”開始。因為在我的理解裏,先有建築設計,才需要建築設計表現。

建築設計始於工程立項,這個工程可能是開發商的房產項目,也可能是企事業單位的生產或辦公項目,也可能是政府的公建項目。

我們就拿高層住宅這樣的建築項目來說吧。

建築設計的內容是,依據規劃部門要求的容積率上限,然後按照甲方的設計任務書,進行場地規劃設計和單體設計,也就是繪製規劃總平麵和單體住宅樓的平立剖麵圖。

規劃總平麵局部截圖:

平立剖麵圖(部分圖紙):

這些都是CAD的圖紙,打印出來都是黑色單線,建築效果一點都不直觀。有人說能不能打彩色的,能,但打出來的彩圖還沒黑白的能看。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CAD的圖紙偏重要尺寸數據,那是建築設計師能接受的語言。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憑借CAD的立麵圖,在大腦裏描繪出建築整體的樣貌。因此,要讓領導們知曉建築效果,還是要給他們看效果圖,當然,也是給業主們看的。

那麼,製作效果圖就是建築設計表現的範疇了。

對於一個項目來說,建築設計表現從總體到單體再到局部,涉及到總體鳥瞰、規劃總平麵、建築立麵形體、單體戶型四個層次或方麵。

鳥瞰(局部):

規劃總平麵(局部):

建築單體效果圖(局部):

這些工作,對於大部分設計院來說,通常都是交給專業的效果圖公司來完成的。當然,要依據已完成的CAD圖紙來做。基本流程是先3D MAX建模,再導入PS製圖,或者由CAD導入到PS製圖。

所以,建築設計表現與建築設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兩者的聯係又非常緊密,相互被需要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對城市市容有影響的建築,它的整體效果表現也是要走審批程序的。

這樣的項目,建築表現需要先行一步,在沒有平立剖隻有總尺寸的情況下,也能做出幾版單體效果圖來。然後上“專家會”,重要點的項目要上“市長會”,最後由市長來拍版哪個效果圖能用。也可以說,一個城市的整體麵貌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曆任市長們決定的。

最後,說兩個有意思的小事情。

我早年間的一位同事,環境藝術畢業的,專作效果圖。老板給她開出的薪水比我們畫施工圖的高出好幾倍,就是因為那會兒每個項目的效果圖都要上會審批,前期做效果圖真的很重要且非常牛掰。

但是平時給她的活不多,姐們脾氣又不太好,老板就給她開了。姐們隔幾條街換了家大點的公司,也是我們老板的競爭對手,結果沒多久,她成了大紅人,因為新任的市長就喜歡她的風格,上一個批一個,也是神了。

給甲方省下的時間就是錢啊,比她的薪水可高得多的多了。我老板悔得不行,生生把一塊好招牌讓給了對手。

而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也在那家公司,不過是做施工圖的。早年都是建築結構一塊做的,我這位同學性子直,結構不好做,他就改建築,然後把是海邊的一個建築小品,做得跟效果圖走了樣了。好巧不巧,市長秘書去海邊玩,拍照的時候就把這個建築小品拍進去了,照片又被市長看到了。市長記性還真好,不是他在效果圖裏看到的那個樣子啊,當時就大發雷霆。

這算是惹了一回不大不小的禍,後續也不知道怎麼收得場。我隻知道沒過兩年,我同學就不幹設計,改去做甲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