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族之鄉?
景寧,隸屬浙江省麗水市,位於浙江西南部、是全國唯一的佘族自治縣,有"中國佘鄉"之稱。在景寧旅遊是個意外收獲,從太姥山下來趕赴雲和梯田的途中,路過景寧,當天是農曆三月初一,離佘族的重大節日三月三隻差兩天,為迎按三月三,景寧城內處處張燈結彩、煥然一新,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正是拍攝佘族風情的好時機!於是,我們決定改變行程,先在市區參觀拍攝、而後到三月三的主會埸“鳳凰古鎮”參觀。
佘族,中國南方遊耕民族,一千多年來,佘民不畏艱辛險阻,從原始居住地--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四散遷徙,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其餘散居在江西、廣東、安徽等省。1956年中國國務院正式公布確認佘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
佘族婚姻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蘭、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解放前,佘、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解放後,佘、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對歌成婚是佘族先民的習俗。現在佘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
景寧旅遊資源豐富,有::佘族婚俗表演、鳳凰古鎮、佘鄉之窗、千峽湖、中國佘族博物館、大均漂流、中國佘鄉風情節、四幕風情歌舞劇《佘山風》、佘族服飾、佘族山歌、山哈寨、佘族祭祖表演等。
佘族文學藝術十分豐富。山歌是佘族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多以佘語歌唱的形式表達。所以佘族文學基本上是民間口頭文學。他們每逢佳節喜慶之日,歌聲飛揚,即使在山間田野勞動,探親訪友迎賓之時,也常常以歌對話。流傳下來的山歌約有1000多篇。
1985年4月22日,即佘族傳統的三月三節,中國首個佘族自治縣--景寧佘族自治縣成立,也是中國唯一的佘族自治縣。
佘族人民曆來重視體育活動,體育活動的項目也很多,有武術、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騎“海馬”、竹林競技等。圖為佘族的體育活動:押加,又稱大象拔河,意為大象頸部技能。現已被列為全國民運會表演項目。
佘族有自己的語言--佘語,通用漢文,唱佘歌,且佘歌是潮州歌謠的源泉。99%的佘族所操語言接近於客家語,但在語音上與客家語稍有差別,有少數語詞跟客家語完全不同。
佘族的民族服飾以頭飾的"鳳冠"和"牛角帽"聞名,服飾的顏色以黑色、藍色為主。服飾多著自織的苧麻布。佘民以前不分寒暑,都穿麻布依。男穿單袷,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襪綁腿的習慣,腰間多懸圍身裙。婦女頭戴鳳冠,裹以花布。現在,有重大活動及節日慶典,佘族人才會穿著盛裝。